


早期的欧洲彩陶,色彩绚丽、造型朴拙,工艺有点糙,有一种带着乡土气的华丽。
制陶和釉色的工艺逐渐精湛了,画风还是比较僵硬一些。
栩栩如生的一盘水果。
我喜欢这组西洋的青花品,尤其左边那两个,造型别致,素雅飘逸,上色浓淡层次分明,颇得“墨分五色”之妙。
到十九世纪之后欧洲的古典陶瓷作品就变得非常精妙了。看这一组上的彩绘色彩丰富而柔和,笔触细腻而不繁琐,非常耐看。
精致生动的小瓷人。那些小花朵真是秀美!
陶瓷博物馆里最有震撼力的还是当代作品。上面这张照片是米兰一个艺术家的大型陶瓷壁画的局部,作品有两米多高,线条造型很有张力。
这件最有意思了, 也是欧洲艺术家的作品,上面写的却是中文。 “......是诸法空相。不生不灭。不垢不净。不增不减。是故空中无色。无受想行识。无眼耳鼻舌身意。无色声香味触法。无眼界......" 这是玄奘法师翻译的《般若波罗蜜多心经》的片段吧,我不懂佛学,但在一个满是千奇百怪创意的西方当代陶瓷艺术品展厅里看到这么一件,那感觉,亲切而穿越,也很好奇它是怎么做出来的,先做好再砸碎的,还是直接雕刻成这样的造型?好神奇。
之后我们来到距离不远的小镇布里西盖拉(BRISIGHELLA). 这座低调的小城游客不多,内容却相当丰富:有着保存完好的中世纪古城区、有从十九世纪就开始营业的SPA温泉,在本来就以美食著称的艾米利亚罗马尼亚大区里布里西盖拉的烹饪也是赫赫有名的。老城区中心的中世纪老房子排成一长串,那鲜艳多样的色彩让我想起小时候玩的积木。
房子外表五颜六色还不算什么,真正独特的秘密藏在这些小楼的肚子里! 看见二楼那一长串圆拱了么? 原来这是一条路,名曰“驴道”。这是中世纪时当地人为抵御外来攻击别具匠心的设计,路在楼里,人、畜都能自由跑动,物质运送方便,可以居高临下打击敌人,却不容易被攻击到,妙!墙上挂着可爱的小提示牌:“小心驴”! 哈哈,其实现在这里已经听不到驴的脚步声了,来来往往的都是游客。
布里西盖拉的老城区被三座小山头包围着,每个山头上伫立着一个老建筑。我们顶着炎炎烈日爬上了那个骄傲的钟塔,站在塔顶举目四望,果然一派风光。小城很小,被这样连绵起伏的田园抱在怀里,红色屋顶在一片翠绿中格外醒目。
老城区的红屋顶在艳阳下如此炫目。
布里西盖拉的美食是很有特色的。我们在一家小店里看到这些可爱的奶酪,还品尝了若干种名贵的初榨橄榄油,店里的工作人员慢慢地引导我们用舌尖体味那清亮透明的油中的青草香、水果香......不过我最感兴趣的还是店中下面这个角落:
看着很眼熟是吧,不就是一个加油站么? 可是,这里加的别说是汽油柴油了,橄榄油都不是,人家是“加酒站”,来客想来买红酒就拔出这样的“枪”自助! 酷吧,真是酷极了!
来源:新浪微博
温馨提示:该文章和照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本文仅供读者参考,不做其他用途。